“土地流转”,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内蒙古杭锦后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迈出新步伐
2021年02月09日
- 以下内容,仅对会员开放。如需查看详细内容,请先【注册】成为会员。
- 已注册会员请【登录】后查看。
- 更多详情,请查看【会员服务列表】
- 如果您需要解决登录及其他问题,请您拨打客服热线:400-633-1888
来到内蒙古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平整的小路,成行的绿树,干净的河渠,一派寻常的北方田园景色,但是不远处崭新的蓝色厂房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怎么回事?上前打问,原来眼前这大片齐整设施完整的厂房,都是养殖大户张继新从本村农民手中流转来,用来养殖奶牛肉牛的。“当时流转的时候是每亩700元,现在陆陆续续已经流转了有5000多亩了”。养殖场的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2003年张继新创办了本土企业杭锦后旗丰源牧业公司,后又创办了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6亿元,建成占地600亩奶牛养殖场和3000亩肉牛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存栏奶牛3000多头、肉牛8000多头,和周边农户签订协议饲养肉牛2万余头。该养殖场实行承包、租赁、寄养“三位一体”经营举措(承包土地,为养而种;租赁奶牛,集中经营;寄养小乳牛,分散育成),这种模式即保证了农户的收入,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农户饲养一头牛可获利3500元以上。
再来到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社,走进太平乳业公司的挤奶厅,奶牛分左右两列整齐站立,高成忠和两三个工友正在为奶牛消毒、挤奶。今年51岁的高成忠是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组的村民,2008年把自家的18亩土地流转给太平乳业后,夫妻二人一直在公司奶厅工作,工资从最初的2000多元挣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高成忠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土地租金收入,还能通过打工挣钱,再加上奖励一年下来老俩口能挣个10万多元,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太平乳业公司于2008年成立,采取土地规模经营、集中经营的模式,建成了2000头奶牛规模的现代化有机牧场,目前公司奶牛存栏2000头,日产鲜奶30吨左右,已流转周边1800亩土地作为养殖奶牛的饲草料基地,全村48人由农民摇身变身成了“农业工人”,不仅降低了公司采购饲草料成本,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企共赢。
再来到团结镇民治桥村,杭锦后旗月阳农牧合作社2020年在该村流转农民土地1000亩,用于发展露地大架西红柿产业,打造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农户除获得流转费外,在合作社打零工人均增收15000元以上。同时带动贫困户23户,贫困户打工收入每天比其他农民多10元。2020年合作社给付农民临时用工工资500多万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杭锦后旗旗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把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建设河套全城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中争当领跑者。仅1月份,依托10万头奶牛生态乳业园区,利用农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通过金融、项目等支持,带动双庙镇、蒙海镇、二道桥镇等周边镇村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用于种植玉米饲草,为乳业园区打造饲草基地。其他镇土地集中流转势头强劲,预计2021年土地流转面积可达20万亩以上,累计流转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不仅可以促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而且可以激活资源、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 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
作者: 韩紫晨